close

image  


川崎症(Kawasaki disease)是小兒科棘手的疾病之一。每次碰到發燒4-5天以上的幼兒,就會擔心會不會是川崎症。因為如果沒有及時妥善處理,可能導致冠狀動脈瘤,引起終身的心臟問題。

 

image  

日前報導台灣中央研究院和中國醫藥大學合作發現的IP-10蛋白質檢測為川崎症的生物標記(Biomarker),可能成為川崎症早期診斷和預後評估的利器。這是個大福音,可幫助臨床醫師更有效的診斷和治療川崎症。


在國際著名期刊 Nature 及 Circulation 發表的研究報告論文上列名的作者包括中研院、中國醫藥大學和高雄長庚醫院的學者專家和醫師。真的可喜可賀!


以下是聯合新聞網的報導。

 

被列為兒科十大棘手疾病之首的川崎症,以前因缺乏臨床檢驗方法,以致往往延誤診斷;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心臟科主任張正成與中央研究院國家基因體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鄔哲源合作,獨步全球找到有效偵測川崎症的生物標記IP-10,這項成果已發表在國際醫學期刊,正申請多國專利,未來可望開發出川崎症的快篩試劑,協助醫師及早診斷,避免引發更嚴重的後天性心臟病。

 

張正成說,川崎症是一種原因不明的全身性血管炎症候群,好發於五歲以下幼童,台灣盛行率為千分之零點六,由於免疫功能發生問題,造成全身動脈發炎,若未能及早診斷、即時治療,有二成併發心臟冠狀動脈瘤,甚至成為重症,另有百分之一的病例在成年復發,致死率高。

 

他指出,因川崎症發燒的病童與其他非川崎症發燒的病徵極度相似,臨床判定標準是連續發燒五天以上,加上五項病徵出現四種以上,這五項病徵包括結膜炎、口腔黏膜發炎破皮、全身出現多種形狀紅疹、頸部淋巴結腫大,以及四肢末端脫皮,即可作為診斷依據;不過,另有一成五屬於非典型或不完全性川崎症,也就是五大病徵未達四種,常讓醫師難以判定。

 

鄔哲源說,以往各國使用的生物標記,都難以有效偵測出川崎症,他和張正成以二百名發燒病患為研究對象,抽血檢測過敏反應因子,發現新型蛋白質生物標記IP-10,能及早準確偵測出川崎症,這項研究成果去年發表於「自然」《Nature》及美國心臟學會「循環醫學」《Circulation》等國際醫學期刊。

 

張正成說,目前川崎症判定,僅能透過臨床判定標準,加上心臟超音波,若能透過檢測蛋白質生物標記IP-10,可望成為早期診斷小兒川崎症的利器。他也提醒家長,如果孩子持續發燒四、五天以上,應盡早到大醫院求醫,以免錯過治療時機。

 

Photo credits: diyhealth.com/ Marissa Burt

arrow
arrow

    HsuM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