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age  

Photo: morning glow  by scott146

對醫生來說,要向病人或家屬報告不好的消息,是件棘手的事。10/22/2014 史丹佛大學內科週會(MEDICINE GRAND ROUNDS )請來Dr. Timothy Quill做專題演講,討論如何跟病人和家屬討論「預後」。Dr. Quill 是紐約州Rochester 大學醫學院末期病患照護科主任,也是著名的末期照護專家。


DISCUSSING PROGNOSIS WITH PATIENTS AND FAMILIES
(如何跟病人和家屬討論「預後」)
Speaker : Timothy E. Quill MD,
Professor of Medicine, Psychiatry, and Medical Humanities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School of Medicine and Dentistry.

Dr. Quill 在講述完基本的原則後,要每位醫生和鄰座同仁扮演 醫生/病人,然後角色互換(Role play)。以一個實際的病例讓大家體驗。我先當病人,鄰座的醫生當我的主治醫。Dr. Quill 要大家以重複的「詢問-告知-再詢問」(Ask-Tell-Ask)方式對話。


我扮演一位25 歲已婚有小孩的年輕人,他罹患惡性皮膚癌第三期(Malignant Melanoma Stage III b)。根據他的病況和目前的治療結果,統計上的存活率(Chance of survival )估計為活一年約92%, 兩年約60%,十年約 25%。

當我的「主治醫」親切的問我對自己的病情知道多少,然後告訴我治療的計劃和可能的存活機會時,我感覺到恐懼無助!想到我可能看不到寶寶小學畢業,不能和他一起打球爬山,非常難過!


接著換我當醫生。過了一年的治療,病人的情況惡化,惡性癌轉移到腦部,存活率也大幅下降!
6 個月的存活率只有 75%,12個1月 50%, 而18 月後存活的機會只有 25%!

看著「病人」沮喪的樣子,我不知從何說起!只能告訴他統計上的存活率,再給他打氣,讓他知道現實,但也加上一些希望。


有越來越多的醫院用這種角色互換,來訓練年青醫生,讓他們了解病人和家屬的感受。

前面提到「詢問-告知-詢問」的方式,在和病人和家屬討論病況和預後時非常重要。醫生應該先了解他們想要知道什麼!尤其在美國,各個族裔文化習慣不同, 處理這種問題的方式也各異。譬如說,雖然大多數的病人希望知道病況,但是很多亞裔家庭不想讓病人知道實情。

一般而言,病人期望醫生能保持誠實但是樂觀的態度,他們要有時間去處理個人家庭事務,但是也不願放棄任何希望。病人和家屬的想法也未必相同!

還有一個現象,當醫生和病人愈熟時,往往給予病人較樂觀的預後,甚至超過自己的預測。這也是人之常情吧!

其實這些原則並不只用於末期的病患,也可應用在平常處理較嚴重或慢性病,促進病人和家屬的瞭解。

arrow
arrow

    HsuM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