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betta design
寶寶的肚臍怎麼這樣?新手父母常有的問題。
從「肚臍肉芽瘤」談起
史諾太太帶三個半星期大的寶寶米雪兒來診所。
「早安,Dr. Hsu,請您看看米雪兒的肚臍。她的臍帶掉了下一個多星期了。可是現在看起來怪怪的,而且還濕濕的。」
米雪兒的臍帶已經完全掉下來,肚臍周圍也沒有紅腫的現象。可是在她的肚臍中間有一個稍粉紅肉色的突出物,圓圓的,大約0.5公分大小,上面和旁邊有微黃色的分泌液。是個典型的肚臍肉芽瘤(Umbilical Granuloma)。
「這是一種常見的狀況。是因為寶寶的臍帶掉了後,部分的肚臍組織沒有完全縮進去,而曝露在外的緣故。屬於一種增生組織(Granulation),醫學名詞為"肚臍肉芽瘤",但並非腫瘤,一般來說,没有什麼大問題,」我回答。
「可是如果不處理,可能會持續至兩個月才會消失,在這期間,不容易清理,而且也有引起感染的可能。」
「肚臍肉芽瘤」怎麼處理
「那該怎麼處理?」史諾太太緊張的問。
「我們可以用"硝酸銀"(Silver Nitrate )來處理,它有將組織乾燥化的作用。」我回答。
「我會用硝酸銀藥棒,將"硝酸銀"點在寶寶肚臍的肉芽瘤上。」
「如果妳願意,今天就可以做,三四天再回來點一次。一般而言,兩三次後,就不再會有分泌液,肉芽組織也會慢慢縮小。」我再説明。
「我們可以馬上做嗎?有什麼副作用嗎?」她接著問。
「好的,可以現在就做。有時候肚臍旁邊正常的皮膚可能會稍受影響。我會一面做一面説明。」
我先請護士將寶寶肚臍用酒精消毒,再用乾棉花球清理肚臍的分泌液,然後在肉芽組織周圍的正常皮膚上擦上凡士林藥膏。
我跟媽媽解釋:「這樣的話就不會傷到旁邊的皮膚。」我接著用硝酸銀藥捧的銀色圓端,去摩擦肉芽組織。所觸之處,分泌液變乾,肉芽組織變成灰色,而藥捧圓端則變為黑色。用了四支硝酸銀藥棒,才處理完成整個球狀的肚臍肉芽。
肚臍中心處變成白色,周圍有些黑色。
「肚臍附近的皮膚碰到硝酸銀,會稍微變黑色,沒有關係,隔幾天就會回復原來的顏色。」我告訴她。
「這幾天要保持乾燥清潔,三天後回診,我們再檢查,可能還要再點一次硝酸銀。只要小心處理,不會有後遺症。」我吩咐。
「謝謝您,Dr. Hsu。我會遵循您的吩咐。」
肚臍凹凸和疝氣
她又接著問:「我還有一個關於肚臍的問題,為什麼有的寶寶的肚臍是凸出來(Outie ) 而有的則是凹進去 (Innie ) ? 是不是和婦產科醫生綁臍帶的方式有關?」
「這和婦產科醫生綁臍帶的方式,絕對沒有關係。尤其現在都是用臍帶夾了。」我向她説明。
「其實肚臍凸起或凹陷是和寶寶腹部的腹直肌有關。如果兩條腹直肌中間有空隙,肚臍就會突出,空隙大者甚至會產生肚臍疝氣(Umbilical Hernia ),有的會大到像個小香腸。」
「肚臍的疝氣要怎麼辦?是不是要開刀?」她再問。
「一般而言,肚臍疝氣會自己好。大部份在三歲以前會逐漸縮進腹腔而消失。如果到四五歲後,還沒自己好,也只要簡單的手術即可治癒。」我回答。
「肚臍疝氣不會影響寶寶的健康,對飲食消化都沒影響。」
「非常謝謝您耐心的說明,我快變成肚臍眼專家了!」史諾太太笑著說。
DR. HSU 的叮嚀
有些人會在寶寶突出的肚臍上,貼上膠布或包上布帶,認為可加速寶寶的肚臍疝氣的癒合,其實是沒有用的。反而會引起空氣流通不良,刺激皮膚,増加皮膚炎或感染的機會。
寶寶哭時,疝氣會更突出,大家也不用擔心,並不會因此而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