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age  

最近有一個病例,有位小朋友因為先天性疾病需要輸血,沒想到在輸血後不久,有一天吃了花生醬麵包,突然臉部腫起了而且不能呼吸,緊急叫救護車送急診。從來沒有食物過敏的他,居然對花生產生嚴重的過敏。經過急救,還好沒有大礙,醫生建議避免有花生的食物。

 
 
從此家人都很小心他的食物,可是不久之後,他吃完飯後又胸部緊縮不能呼吸,再送急診。檢查後發現他血液中有高值的對鮭魚和花生的過敏抗體 IgE。
 
 
而後血庫追蹤輸血來源,發現捐血者有食物過敏體質,血液中也有高值的對花生和鮭魚的過敏抗體!所以這是個因為輸血而引發的嚴重食物過敏病例。
 
 
這種情況很少發生,所以捐血時一般不會問捐血者有没有過敏體質,血庫也不會做過敏抗體的檢驗。
 
 
父母當然很擔心這個小朋友是否永遠不能吃花生和鮭魚,過敏免疫專家認為,由輸血而來的過敏抗體應該會逐漸減弱,他將來或許可以再吃這些食物,不過目前要避免接觸,而且要隨身攜帶緊急治療嚴重過敏反應(Anaphylactic reaction) 的腎上腺素針劑(Epinephrine shot) 以防萬一。
 
 
經由這個病例,我們得到一個教訓。輸血很簡單,大家都習以為常,認為不是什麼大事。其實輸血比一般的打點滴複雜多了,不是想像中的缺水補水,缺血補血,那麼簡單。血液是「活的液體器官」,其中有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血漿以及各種免疫抗原、抗體,還有捐血者所感染的病毒細菌等等,輸血相當於一種「器官移植」!
 image  
 
輸血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很多,常見的有短暫過敏反應,病毒或細菌感染,排斥作用等。近年來很多研究顯示,減少輸血,反而有利病人的恢復情況。底特律的一家大醫院多年來針對「耶和華見證者」教徒(Jehovah's witness  一個反對輸血的基督教派)接受心臟手術時,採用不輸血,結果反而比其他接受輸血的病人好。
 
 
可是大部分的醫生不容易改變多年的習慣,往往在第一時間就決定輸血,需要再教育,醫院也要提供其他的選擇。
 
 
加州史丹佛大學醫院最近在電腦病歴輸血醫囑加上"ALERT"「注意」功能,當醫生要給病人輸血時,如果病人的血紅素高於 8,電腦就會自動要求醫生三思,是否一定需要輸血。病人接受大手術前,如果時間允許,會先給病人促進造血的藥物和鐵劑。手術中也會使用「自體輸血」(Auto-Transfusion) 的技術,收集病人流失的血液,經由特殊處理,再輸回去給病人。
 
 
所以如果醫生告訴你或家人需要輸血,或許應該問「真的需要輸血嗎?」
 
photo credits: gamene and La Melodie
arrow
arrow

    HsuM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